首页 >> 行业 >

【中新皖间观察】萧县“名场面”:千人伏夏喝羊汤

2023-07-28 10:28:23 来源: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观江淮风起云涌,察皖间细微秋毫。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与中新网安徽客户端推出【中新皖间观察】专栏,旨在以原创内容为核心,以独家观点为引领,生产差异化文字传播产品,从专业角度洞察安徽,梳理安徽文化、社会等领域热点事件经纬。

7月11日傍晚,仲夏的暑热,随着太阳落山缓缓消退。

在安徽省萧县水墨圣泉古镇广场,上千名食客喝羊肉汤的热情却是慢慢高涨。

近两百张长桌依次摆开,食客们就坐,一手持扇,一手端碗,喝一口汤,满头大汗,再扇两蒲扇。

“过瘾,畅快,感觉浑身的毒素都随着滚滚流淌的汗珠排除体外了。”一位喜爱吃羊肉的食客说,喝羊肉汤要趁热喝,不能等汤凉,爱吃面食的朋友,可用软面劲道的薄饼卷着羊肉,就着汤喝,越喝越热,越热越发汗,很痛快。

当日,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推算,是为入伏。

这里所说的入伏与气象学中的入夏、高温进程不是一套标准。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时间上不分地域“一刀切”。

萧县地处安徽北大门,别名“龙城”,被誉为中国羊肉美食之乡。伏天吃羊肉、喝羊汤是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伏羊节”。2017年,萧县伏羊宴习俗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萧县羊肉汤,不腥不膻,汤呈奶白色,汤面撒了一小撮香菜,喜欢吃辣的,再加点红油辣椒,一碗汤,鲜辣浓香,喝完,大汗淋漓。

来自上海的食客张先生尤爱羊肉汤,得知萧县举办伏羊文化节,他专程坐高铁提前一天赶来。比起汤鲜味美,他说,更爱这种上千人一起伏夏喝羊肉汤的热闹场面。

“中国人喝羊肉汤的历史十分悠久,从‘羹’的造字渊源中,就能窥见一斑。”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萧县伏羊宴习俗代表性传承人汪海洋说,羹,是从羔、从美的会意字,本意是美味的羊肉汤。

中国“五经”之一的《礼记》记载:“郊特牲,而社稷大牢。”意思是祭祀土谷之神,要供奉大牢,而大牢指的是猪、牛、羊。

无论是从羹字溯源推论,还是从古籍查证,都能反映中国古人喜食羊肉。而作为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萧县,把这一饮食习俗以节庆的形式传承至今,还有另一缘由。

萧县一带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谚语。“这反映了伏羊文化节传承的民间基础。”萧县中医药学会会长、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流派“萧县王氏骨伤”代表性传承人王谦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通过进食温补的羊肉,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针对身体虚寒的群体,三伏进补效果比较好,叫冬病夏治。”

萧县羊肉汤之所以广受欢迎,在汪海洋看来,还得益于当地少膻肉嫩的白山羊品种和烹制技法。他说,熬煮羊肉汤要首选七到八个月龄的羔羊,羊骨要提前采用循环流水浸泡,接着下锅时,控制好羊骨和水的比例,然后用文武之火炖煮,一般在四到五个小时,羊骨中胶质熬出,汤即成奶白色,且肉质松软可口。

中华文化促进会美食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马奕在当日萧县伏羊文化节开幕式上说,萧县羊肉汤在清朝同治年间就以美味成为宫廷御膳,美食的传承至今已成为文化的继承。以文化带动美食,以美食促进经济,以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成为地方的亮丽名片。

萧县当地羊肉馆众多,各家餐馆发挥白山羊各部分的肉质特色,不断开发出新菜品菜肴,有鱼咬羊、五香羊肉、麻辣羊拐、香辣羊腿、全羊宴等。全县“羊饭店”遍布全城,已形成圣泉寺、丁里镇、筛子泉和龙城镇“四大羊美食集群”。

今年萧县伏羊文化节将持续至8月上旬,为期一个月。在这期间,萧县还将举办伏羊吉祥物巡街、百名画家画伏羊、梆剧团戏剧专场演出、青年歌手大赛、葡萄采摘等30多项系列活动。

近年来,萧县深耕细作、稳韧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蓄势待发的良好态势。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已连续举办20多年,节日期间日均消耗白山羊5000多只,其影响力越来越大。萧县为全方位擦亮白山羊特色文化品牌,成立专业策划组织,精心谋划,精心组织,最大程度地提高“萧县羊肉”和“萧县羊肉汤”品牌效应。

萧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朱新华说,萧县将以此次盛会为新的起点,以节为媒、以羊会友,全力打造彰显地域文化、展示民俗风情、留住乡愁记忆的文化旅游新高地,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

返回顶部